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标杆城市,上海在排水系统运维中始终面临截流井老化、渗漏与功能失效等挑战。以曹杨泵站截污调蓄改造工程为代表,上海市通过技术创新与流程优化,探索出一套“准确检测-微创修复-智慧管理”的全周期维保模式,为城市排水安全提供重要支撑。
背景与挑战:截流井是雨污分流系统的核心设施,承担着旱季截污、雨季泄洪的双重功能。然而,上海部分区域截流井因服役年限长、地下水位变化及施工工艺局限,普遍存在井壁渗漏、闸门卡滞、淤积堵塞等问题。
非开挖技术提质增效;结构性修复:针对井壁裂缝,采用紫外光固化(CIPP)内衬技术,在井内壁形成3mm厚的高强度树脂层,抗压强度达50MPa,施工周期缩短至48小时。功能性恢复:更换智能截流闸门,集成液压驱动与AI控制模块,可根据雨量预测自动调节开度,响应时间从30分钟压缩至5分钟。
智慧管理;数据驱动的长效运维:工程同步搭建截流井数字孪生平台,接入全市排水物联网系统,实现“一井一档”可视化管控。通过AI算法分析历史运行数据,预测性维护准确率达85%,维护成本降低40%。2024年进博会期间,该平台与青浦、闵行等区域排水系统联动,实现暴雨期间污水零溢流。
成效与未来:曹杨泵站改造工程历时8个月,累计修复截流井23座,改造后雨季COD截流效率从65%提升至92%,内涝发生率下降70%。这一模式已推广至苏州河沿线、虹桥商务区等区域,并纳入《上海市雨水管道截流井技术规程》(2021年)标准化流程。
综上所述,上海计划融合5G+边缘计算技术,实现截流井毫米级渗漏预警;同时探索光伏供电与碳纤维加固技术,推动设施低碳化升级。上海正以截流井为切口,书写超大城市排水治理的新范式。从“被动抢修”到“主动预防”,上海市截流井维修工程的全流程实践,不仅破解了设施老化与城市安全之间的矛盾,更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协同,为全球高密度城市排水系统运维提供了“上海方案”。
本文标题:城市排水“守门人”再生记截流井维修复盘
责任编辑:弘泱机械科技编辑部
本文链接://www.swzah.com/xwzx/gsdt/16099.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